2、耳道 外耳道并非是一条笔直地通道,而是呈“S”形弯曲,外段向内、向前且微向上,中断向内、向后,内段向内、向前而微向下,故在检查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时,需将耳廓向后上提起,使外耳道呈一直线方易窥见。婴儿的外耳道软骨部与骨部尚未完全发育,故较狭窄且弯曲,故检查婴幼儿外耳时需将耳廓向后下方拉。外耳道皮下组织甚少,皮肤几乎与软骨膜和骨膜相贴,故当外耳道壁发生感染肿胀时易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剧痛。耳道的外1/3及软骨部皮肤含有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腺,能分泌耵聍,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。耳道通常有自洁作用,耳毛像把刷子一样,将耵聍或脱落的皮屑持续的轻轻扫入耳甲腔。(图2-3)
耳道长度、宽度和方向都有差异。在成人,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,长度一般在2.3~2.9cm,直径约0.7cm,相当于普通铅笔的直径,耳道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,软骨部约占其外1/3,骨部约占其内2/3。整个外耳道有两处较狭窄,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,另一为外耳道口到鼓膜之间的中点,是耳道进入颞骨之处,也是外耳道最狭窄的地方,称作峡部。越过峡部,耳道有恢复到从前的宽度,在做耳印模的时候可以看到峡部刚过第二弯。耳道既温暖又潮湿,温度和湿度是相对衡定的。许多医院用耳道反射镜(类似于耳镜)快速侧体温。 |